星際彗星3I ATLAS:最新消息和一般信息
今年,我們迎來了一位來自星際的罕見訪客——星際彗星 3I/ATLAS!這是人類發現的第三顆星際天體,堪稱一生難遇的天文奇觀。不過,也有人提出了一個更大膽的猜想:它會不會其實是一艘外星探測器,正在穿越我們的太陽系?無論你相信哪種說法,都可以在 Sky Tonight 應用程序 中追蹤 3I/ATLAS 的位置。這顆彗星在太陽背後隱藏了數周後,如今又重新出現在晨空中。了解它的可見時間與觀測方式,規劃你的完美觀星時刻吧!
內容
- 什麽是3I/ATLAS?
- 3I ATLAS彗星實時追蹤:它現在在哪,怎麽觀測
- 關于彗星3I/ATLAS的常見問題
- 31 ATLAS、3AI ATLAS、ATLAS 3I:哪個名字才是對的?
- 彗星3I/ATLAS的發現
- 彗星3I/ATLAS:總結
什麽是3I/ATLAS?
3I/ATLAS 是已知的第三顆 星際天體——來自太陽系之外的稀有訪客。它于2025年7月1日首次被智利的ATLAS巡天望遠鏡發現。官方觀點(由NASA、ESA以及大多數天文學家支持)很明確:3I/ATLAS是一顆天然彗星——這是繼‘奧陌陌’和彗星2I/鮑裏索夫之後確認的第三個星際天體。但並非所有人都信服,一些人認為它的不尋常特征為更具異域色彩的解釋留下了空間。
3I/ATLAS 是外星飛船還是彗星?哈佛教授 vs 科學界
自從被發現以來,哈佛天文學家 Avi Loeb 就質疑 3I/ATLAS 是否真的是一顆普通的彗星。他指出,這顆天體擁有異常的亮度、精確的飛行軌迹,並且在早期觀測中幾乎沒有明顯的彗發氣體噴發——這與典型的彗星行為不符。在後續的更新中,Loeb 注意到它出人意料的穩定性和高質量,並推測如果該天體在接近太陽時出現航向變化,可能意味著它具備某種技術推進力,而非自然力。他甚至開玩笑說,人們應該“在10月29日前休假”,因為那天是彗星過近日點的時間——萬一它真是外星造物呢?
然而,大多數天文學家對此並不認同。來自 哈勃望遠鏡、SPHEREx 和 歐洲航天局火星軌道器 的觀測結果顯示,3I/ATLAS 擁有典型的彗星特征:一個小型冰質核、富含二氧化碳的彗發、間歇性的水汽噴發,甚至出現了由于觀測角度造成的罕見反向尾巴。這些證據表明,3I/ATLAS 是一顆非凡的自然彗星,為科學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來研究星際天體的化學組成。

星際彗星3I ATLAS最新消息:3I ATLAS有彗尾嗎?
自從星際彗星3I/ATLAS橫空出世以來,發生了太多事情,以至于人們很容易跟不上節奏。它又變色了嗎?軌迹發生偏移了嗎?在與太陽的近距離接觸中幸存下來了嗎?以下是我們目前所知道的關于這位來自另一個恒星系統的神秘訪客的一切。
11月11日:3I/ATLAS是否在靠近太陽時解體?
哈佛大學天文學家阿維·勒布(Avi Loeb)提出了一個新問題——3I/ATLAS在與太陽的近距離接觸中幸存下來了嗎,還是在高溫下碎裂了?在他最新的文章中,他指出太陽觀測站拍攝的圖像顯示,在近日點附近出現了明亮噴流的爆發,這可能意味著這顆彗星失去了相當一部分質量。
然而,勒布補充說,如果即將到來的觀測結果顯示3I/ATLAS仍保持完整,我們可能需要重新思考它的本質。“如果它沒有被太陽摧毀,仍然作為一個整體存在,”他寫道,“那麽我們就必須考慮它可能不是一顆天然彗星。”
天文學家將很快迎來下一個重要觀測時機——2025年12月19日,當這顆彗星與地球距離最近時。地基天文台,以及哈勃太空望遠鏡和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都將檢查這位星際訪客是否在與太陽的邂逅中幸存——或者,它是否隱藏著某種非凡的秘密。
11月11日:宇宙射線可能“烘烤”了3I/ATLAS長達數百萬年
新的觀測結果表明,星際彗星3I/ATLAS在漫長的星際旅程中被銀河系宇宙射線改造。天文學家在研究其化學成分時發現,這顆彗星含有比典型太陽系彗星多得多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這清楚地表明其表面已被輻射改變。
據科學家稱,長期暴露在高能宇宙粒子的轟擊下,可能重塑了彗星的外層,將富碳物質轉化為新的化合物,並留下厚達20米的致密暗色外殼。
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看到的可能並不是彗星的原始表面,而是一層“燒焦的外殼”,掩藏著其誕生星系中的古老冰層與塵埃。要驗證這一觀點,還需要進一步的觀測數據。
11月10日:彗星3I/ATLAS發出無線電信號
社交媒體上熱議稱,星際彗星3I/ATLAS開始“發射”無線電信號——但天文學家們保證,這並沒有任何外星意味。
位于南非的MeerKAT射電望遠鏡探測到來自彗星的天然射電連續輻射——這是一種典型的由氣體和塵埃産生的穩定背景輻射,而非攜帶信息的調制信號。類似的輻射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在其他彗星中被記錄到。
科學家解釋說,所探測到的頻率(約1665和1667 MHz)對應于羟基自由基(OH)——它們是水分子在陽光下分解的産物。簡而言之,這顆彗星並不是在“與我們對話”,而是當其冰冷表面在靠近太陽時升華時,在無線電波段中自然發出光芒。
11月10日:3I ATLAS出現明顯彗尾
來自西班牙的最新圖像,由Frank Niebling和Michael Buechner拍攝,清晰地顯示出3I/ATLAS擁有兩條不同的彗尾。一條“煙狀”彗尾向右上方延伸,跨度約30角分——大致相當于滿月的視直徑。另一條反彗尾由塵埃顆粒組成,約10角分長,向左下方延伸——朝向太陽的方向。

11月8日由Michael Jäger、Gerald Rhemann和Enrico Prosperi拍攝的早期圖像(發布在Facebook頁面ICQ Comet Observations上)顯示出複雜的彗尾結構——四到五條彗尾或噴流向多個方向展開。評論者指出,3I的彗尾結構與彗星C/2016 R2相似,這是一顆異常的長周期彗星,富含一氧化碳和氮,而塵埃含量較少。

3I/ATLAS彗尾的成分仍不確定;還需要更多觀測數據。根據Jäger的圖像,EarthSky推測,這顆星際彗星很可能在最近接近太陽的過程中發生了改變(彗星在接近太陽時常常會發生這種情況)。
與此同時,Avi Loeb在其博客中提出了一個更為非常規的觀點:3I/ATLAS上觀測到的噴流可能與技術推進器有關,這引發了一個問題——這顆彗星的起源究竟是自然的,還是人工的?
11月5日:3I ATLAS 改變航向了嗎?
當星際彗星 3I/ATLAS 經過太陽附近時,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微妙卻強大的現象:它的光線被太陽的引力彎曲了。
根據計算,光線經過太陽附近時的偏折角應約為 1.75角秒, 大致相當于從3公裏外看一枚硬幣的寬度。利用太空太陽觀測台,科學家測得 3I/ATLAS 在經過太陽時的視位置變化幾乎與理論值一致。這種微小偏折是由于像太陽這樣的巨大天體會彎曲其周圍的空間,從而改變經過附近光線的路徑。
研究人員還注意到,在近日點之後彗星的軌迹出現了約4角秒的偏移,這一變化與引力和太陽輻射壓的綜合效應一致——這不是外星操控,只是物理規律在起作用。

11月4日:3I ATLAS 的顔色變化讓科學家困惑
3I/ATLAS彗星的顔色似乎又變了。最新的圖像顯示,這顆星際訪客正轉為藍色調。科學家表示,這種顔色變化的序列在彗星中極為罕見,可能反映了化學成分或塵埃動力學的變化。
已知的情況是:最初觀測到時,3I/ATLAS 呈紅色;當它靠近太陽時,顔色變為綠色——可能是新氣體釋放所致;如今向藍色轉變,可能意味著塵埃或氣體混合物再次發生變化,或是太陽輻射正在改變其表面。
11月2日:3I/ATLAS重新現身
繞太陽飛行之後,3I/ATLAS現正朝著更黑暗的天空移動,並將在11月中旬重新出現在晨空。
預計其亮度約為11–12等,肉眼無法觀測,只有在理想的暗夜條件下,優質雙筒望遠鏡才可能勉強看到,而小型天文望遠鏡能更可靠地捕捉到它的身影。
如果你想嘗試觀測,請在日出前的東方地平線低處尋找。隨著它遠離太陽,每天早晨都會稍微升高一些。天文學家正在等待近日點之後的首批觀測數據,以確定這位星際訪客是否會繼續明亮,還是逐漸變暗。
10月29日:3I/ATLAS 成功通過近日點並突然增亮
罕見的星際彗星3I/ATLAS已經安全通過它的近日點,于2025年10月29日接近太陽至1.36天文單位。
來自SOHO、STEREO-A和GOES-19等太空望遠鏡的觀測顯示,這顆彗星在接近太陽時亮度迅速增強。它的亮度達到了約9等,但由于被太陽的強光掩蓋,當時從地球上無法觀測到。
探測器拍攝的圖像揭示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現象:3I/ATLAS呈現出異常的藍色。這種顔色意味著強烈的氣體活動,尤其來自C₂和NH₂分子,在彗星稀薄的大氣中發光。
這些觀測結果證實,3I/ATLAS的行為與天然彗星一致,徹底否定了早期認為它可能是外星探測器的猜想。
閱讀完整的科學論文請訪問 arXiv。
3I ATLAS 新聞回顧:2025年9月至10月底
過去幾個月,這位星際訪客可謂忙得不可開交。如果你錯過了這場星際戲劇的前情,不用擔心——以下是關鍵時間線回顧:
- 9月20日:天文學家發現 3I/ATLAS 周圍出現神秘綠光,可能源自異常氣體;
- 9月23日:新理論提出,3I/ATLAS 或許是“行星形成的種子”,即年輕恒星系統中構建行星的殘留物;
- 9月23日:預測有太陽風暴將擊中該彗星,這是史上首次星際訪客遭遇此類事件;
- 9月25日:Avi Loeb 指出,彗星未顯示非引力加速度,可能異常致密——甚至具備推進力;
- 9月28日:Loeb 將 3I/ATLAS 與1977年的“Wow!信號” 聯系起來,因為彗星正經過當年信號出現的天空區域;
- 9月29日:彗星安然無恙地穿過太陽風暴,與許多太陽系彗星不同;
- 9月30日:3I/ATLAS 從地球視角進入太陽背後,直到11月底才會再度現身;
- 10月1日:彗星接近火星,NASA 軌道器和火星車有機會近距離觀測;
- 10月5日:新的火星軌道圖像確認了彗星的微光;
- 10月7日:歐洲航天局的 ExoMars 和 Mars Express 拍攝到新的圖像,展示出彗發的細膩結構;
- 10月7日:NASA 的 Swift 天文台檢測到水汽,這是首次在星際彗星中確認水蒸氣存在;
- 10月19日:凱克天文台觀測到罕見的反向尾巴,由于觀測角度,尾巴看起來指向太陽;
- 10月21日:當彗星躲在太陽後方時,Loeb 暗示它可能利用奧伯特效應 改變航向。
3I ATLAS彗星實時追蹤:它現在在哪,怎麽觀測
想親眼一睹來自其他恒星系統的旅行者嗎?彗星3I/ATLAS正在穿越我們的宇宙鄰域,只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和器材,你就能自己觀測到它。下面我們將為你介紹它的亮度變化、觀測時間和位置,以及如何避免常見幹擾(如月光)來最大化觀測成功率。
3I ATLAS彗星亮度變化:你會看到什麽?

3I/ATLAS 剛被發現時亮度極低,僅約 17等;到2025年9月已增亮至 12–14等。接近10月底時,彗星靠近太陽,出人意料地迅速變亮,突然達到 7–8等,被空間天文台捕捉到。這一爆發可能是由于陽光深入彗星表層,引發水冰活化,證明它比早期模型預測的更具動態特征。
如今,在穿過日合後重新升入晨空時,天文學家預計其亮度約為 11–12等。不過部分預測更樂觀,認為若活躍度持續,彗星亮度或可短暫達到 9等。
無論如何,3I/ATLAS 都將成為人類觀測到的最亮星際天體,在小型業余望遠鏡中即可見。
何時何地觀測彗星3I/ATLAS?
彗星3I/ATLAS的軌道幾乎位于行星軌道平面內(傾角約5°,黃道),這意味著南北半球都能觀測到。

- 2025年11月:日合之後,彗星將在 11月中下旬 再次可見。約在 11月11日 前後,它可能首次出現在日出前的晨空中,雖然此時仍接近地平線。11月下旬 是最佳觀測期,屆時它將升得更高,在晨曦中更容易看到。
- 2025年12月:3I/ATLAS將移入獅子座,仍在清晨可見。但到那時,它的亮度會迅速下降至14等及更暗。隨著年底臨近,彗星將逐漸遠離,最終離開太陽系。
彗星 3I/ATLAS 觀測技巧:如何看到它?
3I/ATLAS 預計峰值亮度約為 11–12等,這對普通雙筒望遠鏡來說太暗,但在暗夜環境下使用口徑80–150毫米的小型天文望遠鏡仍能看到。在目鏡中,它呈現為一團微弱而擴散的光暈。 觀測建議:
- 黎明前觀測:11月在日出前約90分鍾,12月提前至2小時;
- 選擇漆黑觀測地,視野應朝向東方;
- 使用低倍率(20–60×),提高對比度,顯出微弱的彗發;
- 避開明亮月光,滿月會完全掩蓋彗星。最佳觀測日期為新月:11月19日與12月12日。12月4日的滿月(本年度最後一輪超級月亮)期間幾乎無法觀測。
更多月相信息可查閱我們的月相日曆。
3I/ATLAS 實時追蹤:它現在在哪裏?
目前,星際彗星 3I/ATLAS 正緩緩穿過室女座,在近日點後逐漸遠離太陽。你可以使用免費的 Sky Tonight 應用程序 作為彗星追蹤工具,精確定位它在天空中的位置:
- 啓動應用程序,點擊屏幕底部的放大鏡圖標;
- 在搜索欄中輸入“3I ATLAS”,然後點擊藍色目標圖標——彗星將出現在星圖上。
- 將設備指向天空,然後跟隨屏幕上的白色箭頭,直到找到位于您所在位置上方的 3I/ATLAS 彗星。
關于彗星3I/ATLAS的常見問題
為什麽彗星3I/ATLAS如此特別?
首先,它是一顆真正的星際天體,意味著它並非在我們的太陽系形成,而是來自另一個恒星系統。這類天體極其罕見,因此每一次新的發現都令人興奮。除此之外,早期估算顯示它的核心直徑可達5公裏,使其成為迄今發現的最大星際天體之一。最棒的是,這位宇宙旅行者將在今年的夜空中可見。
彗星3I/ATLAS是迄今發現的唯一星際天體嗎?
並不是!事實上,3I/ATLAS是第三顆進入太陽系的確認星際天體。第一顆是2017年發現的奇特天體“奧陌陌”,它是一塊細長的岩石,一度被人們聯想為外星飛船。第二顆是2019年的2I/鮑裏索夫,它的表現更符合典型彗星的特征,帶有明亮的彗發和長尾巴。
我們如何確定3I/ATLAS不是來自太陽系?
它不同尋常的軌迹是第一個重要線索——軌道不是封閉的,而是雙曲線形狀,因此天文學家懷疑它並非本地天體。之後的軌道計算證實了這一點:3I/ATLAS的運行速度約為210,000公裏/小時,這是星際天體的典型速度,遠高于任何受太陽引力束縛的天體。
彗星3I/ATLAS會撞上地球嗎?

不必擔心——3I/ATLAS 雖將穿過內太陽系,但會與地球保持極遠的距離。它與地球的最近距離將發生在 2025年12月19日,約為 1.8個天文單位(約 2.69億公裏),幾乎是地球到太陽平均距離的兩倍。
3I/ATLAS 何時離開太陽系?
在2025年10月底最接近太陽後,3I/ATLAS 已踏上返回星際空間的旅程。它以約30公裏/秒的速度運行,足以徹底逃離太陽引力。在離開途中,彗星將于12月19日最接近地球(近地點),並將在2026年3月16日進入木星軌道之外。到2030年代初,它將完全離開太陽系行星區域,繼續在銀河中無聲地航行,正如它最初抵達時那樣。
3I/ATLAS一定是彗星嗎?它會不會是外星飛船?
最可能的情況是,3I/ATLAS就是一顆彗星。它有冰質的核,釋放氣體和塵埃,並形成彗發和彗尾——完全符合典型的彗星行為(你可以查看我們的彗星專題文章來驗證)。我們或許期待遇見外星朋友,但這一次恐怕不是。
人們總是願意去相信,因此很多普通事物會被誤認為UFO:從氣球到夜空中的人造衛星。為幫助你分辨,我們收集了一些最常見的誤判案例,並制作成信息圖。別輕易被迷惑哦!

31 ATLAS、3AI ATLAS、ATLAS 3I:哪個名字才是對的?
如果你在網上看到“31 ATLAS”或“3AI ATLAS”,不用困惑——它們都指的是同一個天體。彗星的正式編號為 C/2025 N1 (ATLAS) 或 3I/ATLAS,這兩種寫法雖然不同,但都代表同一顆星際彗星。
C/2025 N1 (ATLAS) 是該彗星的臨時編號,遵循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的標准命名規則:
- C/ —— 非周期彗星;
- 2025 —— 發現年份;
- N1 —— 表示2025年7月上半月發現的第一個天體(“N”期);
- ATLAS —— 發現項目的名稱。
3I/ATLAS 是另一種編號,也遵循IAU的命名系統,但強調其星際屬性:
- 3I 表示它是第三個確認的星際天體(繼1I/“奧陌陌”和2I/鮑裏索夫之後);
- ATLAS 同樣指發現該彗星的項目。
因此,C/2025 N1 (ATLAS) 將這顆彗星歸入太陽系彗星的目錄,而3I/ATLAS 則突出了它作為星際訪客的獨特身份。兩個名字都是正確的,只是從不同角度講述了這顆彗星的故事。
彗星3I/ATLAS的發現

這顆彗星于2025年7月1日被智利的ATLAS項目自動望遠鏡發現。該項目的目的是搜尋潛在威脅地球的小行星。在當時的圖像中,它表現為一顆極其暗淡的20等“恒星”,距離太陽約45億公裏。僅在次日的計算結果中,人們就發現其軌迹並非封閉,而是雙曲線形狀。這意味著它來自太陽系之外。7月2日,小行星中心正式確認了它的星際身份。
最初,這個天體被認為是一顆小行星,但隨後的觀測揭示了彗星活動的迹象,包括一個小小的彗發和短尾巴。在接下來的數周裏,它的亮度緩慢增加,最終可以確定它是一顆真正的彗星。
為什麽像3I/ATLAS這樣的星際彗星如此罕見?
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大多數彗星都屬于太陽系。它們在數十億年前誕生于遙遠的區域,如奧爾特雲或柯伊伯帶,並沿著長長的橢圓軌道圍繞太陽運行。有時,它們的軌道會被行星的引力輕微擾動,但仍然被太陽束縛。
然而,星際彗星的故事完全不同。它們在其他行星系統中形成,然後因行星或經過的恒星施加的強大引力“踢”而被永久抛出。從那一刻起,它們將在銀河系中漂泊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年,直到偶然闖入太陽系。這種機率微乎其微——這就是為什麽至今只發現了三顆星際天體,而3I/ATLAS正是其中之一。
為什麽天文學家如此關注星際天體?
像3I/ATLAS這樣的星際訪客對科學來說價值非凡,因為它們是來自其他恒星系統的天然信使。不同于誕生在太陽系內部的本地彗星,這些星際天體是在完全不同的恒星周圍形成的,然後在銀河中漂泊數百萬甚至數十億年,最終偶然抵達我們這裏。
研究它們能讓天文學家比較不同行星與彗星在不同環境下的形成方式。對3I/ATLAS的觀測表明,它的成分幾乎可以肯定包含水和二氧化碳——這些成分在許多太陽系彗星中也普遍存在。這暗示著彗星的“配方”,甚至行星的原材料,可能在整個銀河系中都出奇地相似。
彗星3I/ATLAS:總結
彗星3I/ATLAS(C/2025 N1)是人類在太陽系中發現的第三顆星際天體,繼“奧陌陌”和2I/鮑裏索夫之後。它體型龐大——彗核估計直徑在0.6–5.6公裏之間——速度極快,以約210,000公裏/小時穿行。雖然它不會亮到裸眼可見,但在2025年11月底左右,它的亮度可能達到11-12等,天文望遠鏡可輕松捕捉。不要錯過這一機會!用免費的Sky Tonight應用,你可以幾秒鍾內找到彗星3I/ATLAS,規劃觀測時間,並追蹤它穿越星座的旅程。
正在可見的彗星:探索其他引人注目的天體
除了 3I/ATLAS,目前在11月天空中還有另外兩顆彗星可見!請查看我們定期更新的 當前可見彗星指南,了解當下夜空中最亮、最值得觀測的彗星。
